服务热线:0558-96511 医院传真:0558-8668726
服务监督:0558-8610106(医患关系科) 廉洁监督:0558-8696513(监察室)

伤筋动骨
春季阴雨连绵,虽然庄稼长势一片喜人,可“害”苦一些大娘大爷们,陆陆续续的有老年人滑倒致使骨折,被紧急送来做手术,好在一切顺利,安全出院,但是,在家怎样养伤呢?
虽然老话说的好,伤筋动骨100天,但是为什么休息了那么久不仅伤没有好,却更加严重呢?那么问题来了,伤筋动骨后,到底要休息多久?
久躺易出现的问题
受伤后,不管你是去医院还是在家养伤,首先就是制动,也就是静养,刚开始几天还好,但是时间久了,你就会发现,腿开始变“细了”,当然这个可不是因为你瘦了,而是你的肌肉开始萎缩了,因为不用了,所以产生了“废用性萎缩”。
肌肉萎缩后会导致很多问题,最容易出现的就是“髌骨软化”,严重时会影响生活,甚至导致不能再运动。
很多术后病人经常出现关节粘连的问题,手术后关节内因为出血和炎症渗出会产生一些粘连。
如果长期制动,没有及时练习屈伸膝进行功能锻炼,会使得关节内的粘连越来越重,最后严重到需要去医院再次手术以松节粘连,后面的康复也就越来越难。
遭遇骨折后,通常第一时间会去拍片子,报告经常显示有少量积液,或者是术后因为出血和炎症渗出导致出现积液和肿胀。
积液和肿胀都不能通过静养得到缓解,反而会加重,因为下肢的肿胀需要一部分肌肉通过像泵一样收缩挤回淋巴管,然后吸收。但是静养会导致肌肉萎缩,收缩变弱,淋巴管也会堵塞,肿胀和积液都不能尽快消除。时间久了,炎症积液会腐蚀软骨,造成其他损伤。
“伤筋”和“动骨”具体指什么?
“动骨”的骨很好理解,就是我们身上的各块骨骼,那什么是“筋”呢?
筋主要指肌腱跟韧带。
肌腱一端扎在骨头上,另一端有肌肉,主要作用是促进关节活动。
韧带是两个骨头之间的连接组织,主要作用是维系关节的稳定,并不参与关节的各种活动。
肌腱跟韧带都叫筋,它们关系到关节的维系,一个是运动作用,一个是稳定作用。
“伤筋”就是肌腱跟韧带出现损伤。“动骨”就是指完全性和不完全性的骨折、骨裂等。
上面说了那么多,最后,大家肯定会问,“伤筋动骨”到底需要多久才能愈合呢?
骨折的愈合过程
骨折的愈合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:即外伤性炎症反应期;骨痂形成期;骨痂成熟期和愈合期。在不同的阶段,应采取不同的功能锻炼方法,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,加速骨折的愈合过程,不能操之过急。
1.骨折后的1-2周内,是骨折愈合过程的第一阶段。此期间,骨折局部极疼痛,软组织肿胀,骨折断端不稳定,这期间的功能锻炼,主要是进行肌肉的收缩。
如果是上肢骨折,可取坐或站立位,患肢微屈,以健侧手掌扶托患肢前臂,令患肢前臂作向上向下的收缩和放松活动,每次做12-24h次。该法有助于增强肩部活动,具有消肿和防止肩关节粘连的功效,适用于锁骨即上肢骨折的锻炼。
如果下肢骨折,患者可取仰卧位,患肢伸直,用力收缩股四头肌,片刻后再放松,如此反复24-48次。这对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,加速伤肢肿胀消退是十分有好处的。
2.伤后3-6周,是骨痂的形成期和骨痂的成熟期。这段时间疼痛消失,肿胀消退,局部软组织损伤基本修复,骨折断端也基本稳定,骨折部已形成骨痂。
这时期如系前臂骨折,锻炼时可将上臂紧贴胸侧并屈肘90度,手握圆棒,作前臂旋转前、旋后的活动。本法可恢复前臂旋前、旋后活动的功能,很适宜于前臂骨折中后期的锻炼。
下肢骨折患者,此期锻炼时可两足并拢站立,两膝稍屈或作半蹲状,两手掌轻按双膝上,然后令膝关节做顺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活动,旋到前方位置时,膝关节微屈;旋到后方位置时,膝关节伸直。反复进行,顺逆交替12-24次。本法有较好的恢复膝关节功能的作用,适用于膝和下肢的损伤中、后期的功能锻炼。
3.伤后7-10周,便是临床愈合期。此期骨折局部基本已不疼痛。因此,在解除外固定的同时,可适当做些力所能及的轻微活动或工作,如散步、遛鸟、浇花等。这样便可使上、下肢各关节得到全面而又适时地锻炼,有助于骨折的完全愈合。
骨折后不可一味静养
这样说来,是不是我们应该在伤筋动骨后好好休养100天呢?对于骨骼和软组织来说,这100天适当的制动是必要的,但是人体可不只是受伤的这一部分骨头和韧带,人体是一个功能复杂的整体,一味的卧床休息静“养”,不是养“身体”而是“养病”,因为真的会养出病来。
所以在受伤或者手术后,只要条件允许,就应该尽早的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