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0558-96511 医院传真:0558-8668726
服务监督:0558-8610106(医患关系科) 廉洁监督:0558-8696513(监察室)

亲爱的各位读者大家好,欢迎大家阅读天使云科普栏目,我是科普宣传员云小护。天使云科普旨在大力普及健康科学知识,传播健康生活方式,提高全民健康科学素养,助力全面建设健康中国。
“悲秋综合征”,即季节性情感障碍(SAD),是按季节出现的生物和情绪混合性障碍,主要表现为抑郁、焦虑等特征,以秋冬季发作、春夏季缓解为特征。
俗话说:“自古逢秋悲寂寥。”入秋后,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情绪低落、思维迟缓、焦虑烦躁、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等征状,就需要注意了,这很有可能是“悲秋”引起的。
实际上,“悲秋”是季节性抑郁症的一种表现形式。调查显示,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疾病,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到3000万人,其中高达38%的抑郁症患者是在秋冬季抑郁发作的。不仅仅是抑郁症患者,在普通人群中,也有15%以上的人在秋天会有抑郁情绪的体验,俗称“悲秋综合征”。这是因为人体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,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,从而易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。
因此,如果有了情绪上的压力,就要及时排解,可以通过向人倾诉、唱歌、旅行、运动等方式宣泄,在自我调节没有明显效果的情况下,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心理科就诊,对于本身有心理疾病的患者,进入秋冬季节,如发现紧张、焦虑、负面的情绪越来越严重,应在医生指导下,调整药物、药量。
如何破解“悲秋综合征”?在日常生活中,有没有什么技巧可以让患了“悲秋”情绪的人们快速“满血复活”,重回正常状态中呢?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。
1
调整作息时间:早睡早起
现代人工作、生活压力大,熬夜是常态,生物钟经常被打乱。所以大家要及时调整作息,晚上最好提前2小时躺在床上,不在床上玩手机,定好闹钟,早睡早起。
如果睡不着,可以在睡前泡一个热水澡或一杯热牛奶。此外,用热水泡泡脚,睡前听听音乐也有助于睡眠。如果上班时提不起精神,可以喝点咖啡或者茶来提提神,有条件的话,中午可以休息一会儿,下午精力更充沛。
2
合理改变饮食结构:多吃蔬菜
人们在秋季会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表现,而合理改变饮食结构,也可以给你带来好心情。秋季饮食可以适当减少肉类的摄入,多吃谷类食物和绿色蔬菜,尤其是富含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深颜色蔬菜。
另外,饮食调整应遵循多样性原则,单一食物的营养肯定是不全面的,“只吃素食有利于健康”这种说法也是不科学的,因为吃得过于清淡,会造成微量营养素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。所以,食物多样化是必不可少的。
3
制定工作计划:循序渐进
上班族难免会出现焦虑、郁闷、烦躁等情绪,甚至对上班产生恐惧的心理,工作起来也是胡子眉毛一起抓,完全没有效率。面对这种情况,最好将工作量化安排,明确每天的任务,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,抛开对工作的厌倦情绪。
同时,秋季也不宜在短时间内开展强度过大的学习和工作,而应循序渐进,先把最重要、最急迫的事情做完,如果身边有消极怠工的人,尽量不要在一起,避免相互“感染”。
秋季易引发情绪悲伤,如果没能及时调整,很有可能引发“悲秋综合征”,影响工作与生活。所以在秋季,需要在工作、生活、饮食方面进行适量的调整,愉悦自己的身心,提高快乐指数,让自己不在这个秋季“悲伤”,更好地迎接金秋的美景。
文:全科医学科 王晓赛
审核:护理部
编辑:宣传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