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护理天地 >>  健康科普

运动切忌太疯狂!警惕运动杀手——横纹肌溶解症

时间:2023-07-11点击:

小范(化名)是某单位工作人员,因平时工作较忙,缺乏运动。前段时间,小范跟朋友到健身房一顿操作猛如虎,回家后出现双侧大腿以及腰部肌肉酸痛,伴有乏力感,当时未引起重视,后来肌肉酸痛逐渐加重,尿色出现浓茶色,遂到太和县人民医院就诊,被诊断为“横纹肌溶解症”,需要住院治疗。小范很是不解:我就健个身,怎么把自己整住院了?


01

/ 横纹肌和横纹肌溶解症 /

什么是横纹肌?人类的骨骼肌肉、心肌与内脏部分的肌肉,都属于横纹肌。肌肉组织里面的一个重要的成分是肌红蛋白,它在肌肉中起到输氧和储氧的功能,使肌肉纤维得到能量供应,从而产生有效的收缩。

近年来,国内外对运动后横纹肌溶解的报道屡见不鲜。对于酷爱运动的人来说,尤其是一些年轻人,常常追求高强度的锻炼 ,殊不知过度锻炼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。
所谓“横纹肌溶解症”,是指某些因素造成骨骼肌细胞被破坏,释放名为“肌血球素”的物质到血液里,肌血球素分解成某些有毒物质,进而堵塞肾组织导致肾衰。
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的骨骼肌产生了急速的损伤,导致肌肉细胞的坏死及细胞膜的破坏,肌肉的一些蛋白质和肌球蛋白渗漏出来,进入血液中并随后出现在尿中。

横纹肌溶解症不单指一个疾病,而是一类具有相似表现的临床综合征,其诱发原因多种多样,包括过度运动(如跑马拉松)、中暑(军训最多见)或高热、高压电电击、全身性痉挛、感染、肾脏疾病、遗传代谢性肌病、感染、酗酒或服用过量安眠药导致长期维持某一睡姿而造成局部肌肉压迫、服用某些降血脂药等,甚至过度食用小龙虾也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症;另外也有些较少见的情形,如大量蜂蛰、毒蛇咬伤等。

02

/ 临床表现 /

典型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“三联征”:肌痛、肌无力、浓茶色尿(可乐尿)。

常用的检验项目包括肌红蛋白、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(CK>正常上限的5倍或>1000IU/L可有诊断意义)、肌酐、乳酸脱氢酶(LDH)、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(可出现高钾血症、高磷血症等)、血尿常规(尿隐血多为阳性,有时尿中可见到色素管型,部分患者可有血小板减少、贫血、白细胞升高)。有报道提示横纹肌溶解症和肝转氨酶(AST、ALT)升高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,因为这两种酶都存在于骨骼肌中,并且可能由于原发性肌肉损伤而升高。

03

/ 正确处理方法 /

1、如果运动后肌肉严重酸痛,建议暂停锻炼,好好休息,同时适量饮水。如发现小便呈酱油色、尿量减少,甚至无尿,立即到正规医院做检查,以免加重病情,延误治疗,引发严重后果。

2、当存在上述诱因时又出现了乏力、肌肉酸痛、尿色改变、尿量减少等症状,怀疑自己存在横纹肌溶解症时,应及时至医院就诊,同时停止之前提到的诱因刺激。

04

/ 温馨提示 /


1、制定好运动计划

运动前,规划好运动的类型和强度。平均分配运动时间,保持运动状态。在长时间没有运动的情况下,不要突然进行高强度的运动,要慢慢增加运动量。

不给自己肌肉缓冲的时间,也会加大横纹肌溶解的风险,因此,力量训练的组间要进行1-3分钟的间歇,这样肌肉不会冷却,也得到了充分休息。

2、补充足够的水

在运动前、中、后都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。建议少量多次饮水,避免出现脱水和中暑的情况。

3、注意劳逸结合

在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前后都安排好休息时间,在感冒、发热、肌肉乏力等身体不适的时候避免过度运动。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,科学健身。

互联网医院

健康太和公众号

患者满意度调查

院长信箱

手机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