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0558-96511 医院传真:0558-8668726
服务监督:0558-8610106(医患关系科) 廉洁监督:0558-8696513(监察室)

“精准测量,有效控制,健康长寿”
什么是高血压?
高血压的常见症状及并发症
高血压的认识误区
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2.45亿但控制率仅为16.8%,患者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高血压的规范治疗。
误区一:凭感觉估计血压高低
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,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。有些患者患病时间长,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,等有了头晕、头痛、胸闷等“感觉”就为时已晚。因此,定期测量血压很重要。
误区二:没有感觉就不服降压药。
第一,没有不适感觉,不能说明血压不高。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。直到发生了脑溢血,才有“感觉”。
第二,没有感觉,不等于没有危害。研究结果显示,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,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%与31%。
第三,改善症状的药,不能代替降压药。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、眩晕等症状时习惯使用止疼止晕药,这代替不了降压药。
误区三:不愿意过早服降压药。
很多40-50岁的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担心服用降压药会产生“耐药性”,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,这是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。
第一,降压药没有耐药性,降压药不是抗生素,不会产生“耐药性”。有些高血压患者,过几年后需联用两种降压药,这不是耐药,而是随着年龄增长,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等,血压比原来更高,需要联合用药起到降压效果。
第二,早控制早预防。血压控制得越早,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心、脑、肾等脏器的损害。
误区四:血压降得越快越好。
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平稳降压的原则。如果血压下降速度太快,会引起心、脑、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事件。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在4周内或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。绝大多数的长效降压药需要1-2周才能达到最大和稳定的降压作用,不要急于更换降压药的品种。
误区五:只知道服药,不知道定期检查。
目前还缺乏针对高血压病因的根本性的治疗方法。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终身服药的同时,还需做定期检查,以便评价降压药疗效,监测靶器官损害。
1.监测血压
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,每周自测1-2天血压,早晚各1次,最好在早上起床并排尿后,并一定要在服药前自测。每次自测时间应固定。如果血压≥135/85mmHg,需要及时就诊,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。
2.监测靶器官损害
所有高血压患者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常规检查:血常规、血生化(血钾、钠、空腹血糖、血脂、尿酸和肌酐等)、尿液分析(尿蛋白、尿糖和尿沉渣镜检)、心电图等。
四、高血压日常健康保健
1.减少钠盐摄入。钠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,饮食疗法关键点就是限盐。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,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的升血压作用,每日应摄入钠盐数要少于6克。
2.减少添加糖的摄入。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壁,进而分泌过多胰岛素,刺激血管收缩,引起升高血压。因此,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减少糖的摄入。
3.控制体重。关注实际体重与理想体重的差异,体重减轻有利于高血压的降压达标,每减轻1000g体重,收缩压可降低4mmHg,减重不宜太快,一年内减轻原体重的10%为宜。
4.控制酒的摄入。临床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的增加而升高,摄入酒量越多,收缩压和舒张压也越高,同时,嗜酒还有低血压休克的风险。
5.保持心情愉悦。人心情不好,肾上腺素水平就会上升,血压随之上升。所以不管天下风云变幻如何,你都不为所动。
6.改善睡眠。高血压患者前一天的睡眠质量影响着当天血压的波动,如果没睡好觉,血压必然升高。所以说高血压患者要有一个好心态,更要有一个好睡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