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护理天地 >>  健康科普

年轻人猝死,这6个信号要警惕!

时间:2023-04-12点击:

    近日,一名青年男演员突然去世,年仅25岁。媒体报道称是过劳引起的“急性心肌梗死“,也有传言称是新冠痊愈后不久饮酒加健身后疑似引发“心肌梗死”。虽然未公布具体死因,但从目前已知的信息可以明确的是,这又是一例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的病例。

什么是猝死?

    猝死,就是突然死亡。根据世卫组织(WHO)的定义,平时身体健康或看上去健康的人,在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,就叫猝死。这个“短时间”就是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,目前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准,世卫的定义是6小时,也有一些观点认为是1小时、12小时和24小时之内。多数情况下,是心脏,扣动了猝死的扳机。临床上,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两大类,其中,心源性猝死占猝死的70%-80%。

年轻人心源性猝死有哪些病因?

   总体来说,心源性猝死中90%的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。但对于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言,心源性猝死的病因组成会有所不同。其中70%为结构性病变,另有30%通常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,称为“心律失常性猝死综合征”(SADS)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心源性猝死前有哪些表现?

   通常心源性猝死前没有任何征兆。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,需引起重视,并立即就诊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年轻人怎样预防?

    生活作息规律:注意劳逸结合,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。

    注意合理饮食:减少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,多食用绿色蔬菜、水果,避免暴饮暴食,积极戒烟戒酒。

    合理体育锻炼:有心脑血管疾病或高危因素的人群,应避免高强度的体育锻炼,可进行一些低强度的运动,如徒步、太极拳等。对于肥厚性心肌病,尤其是有流出道梗阻的肥厚性心肌病的,应避免剧烈运动。

    保持乐观心态: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,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刺激,特别是要防止暴怒及过重的心理压力。

    定期随访体检:高危人群应每年针对心脑血管进行专项体检,日常监测血压、血糖,及时发现心脑血管问题并进行治疗,严格控制病情发展。

    随身携带药品:心脑血管病患者要遵医嘱按时服药。此外,冠心病病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、速效救心丸等急救用药。

如遇到不明原因突然倒地的患者怎么办?

  (1)评估现场情况:判断周围环境,确认现场安全,做好自我防护。

  (2)判断患者意识: 拍打患者双肩,对耳大声呼叫。

  (3)向周围呼救:如患者无回应,自己或让周围人打120,如有自动体外除颤仪(AED),则让周围人取来。

  (4)检查患者呼吸和大动脉搏动:摸同侧颈动脉5~10秒,判断有无搏动,同时观察患者胸廓有无起伏以判断是否有自主呼吸。

  (5)如患者无呼吸和大动脉搏动,则进行心肺复苏(CPR)。首先是胸外按压:

          患者体位:将患者放置于平地或硬板上,仰卧位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按压部位:将手掌放在患者乳头连线中点或胸骨中下1/3处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按压方法:一手掌根放在按压部位,另一只手掌贴于其手背上,两手平行贴合,手指交叉互握。按压时双臂绷直,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。按压和放松的比例为1:1。 

          按压深度:≥ 5cm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 按压频率:每分钟100-120次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 (6)开放气道并通气:a.清理呼吸道;b.人工呼吸: 口对口用力吹气,每次吹气时间为1秒钟,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呼吸。

   (7)AED电除颤:如果有 AED的话,在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同时,需要将AED连接到患者身上,按照提示进行电除颤,除颤时切记所有人必须离开患者。此后继续心肺复苏,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。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脉搏和呼吸,如未恢复,则继续AED除颤、心肺复苏,直到急救人员到达并接手处理。

互联网医院

健康太和公众号

患者满意度调查

院长信箱

手机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