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大姐的母亲因为胆囊结石住进了太和县人民医院肝胆外科,检查完毕确诊后很快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治疗,手术十分顺利。可是王大姐作为陪护却一直忧心忡忡,她觉得自己会遗传到母亲的这种病,却不知道如何预防?了解到王大姐的忧虑以后,肝胆外科主任张新亚为其排忧解虑,向她详细介绍了胆囊结石的相关知识!
什么是胆结石?如何形成的?
胆汁是辅助消化(尤其是油脂类食物)的液体,胆囊是储存胆汁的仓库。
当胆汁分泌、代谢出现异常,胆囊中的胆汁会析出像石头一样的晶体,从而形成胆囊结石。
胆结石有哪些症状?
早期胆囊结石可无症状,或仅在饱餐后右上腹部隐隐胀痛。
随着病情进展,可能会引发急性炎症和胆绞痛,发作时右上腹部剧烈疼痛,可放射到右侧肩背部,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、发热等。
七种人易得胆结石
按照胆结石的成因,生活中有七种人较易患病,需要特别引起注意。
饭后久坐不动的人
不爱运动、体力活动减少,胆囊肌的收缩力便会下降。胆汁排空出现延迟,容易造成胆汁郁积,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。
体型肥胖的人
肥胖人群患胆结石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~4倍。
但体重下降过快,也容易患胆结石,因为体重突然大幅度下降,会让胆汁分泌紊乱,增加胆结石发病风险。
不爱吃早餐者
如果不吃早饭,空腹时间过长,胆汁就会长期在胆囊里淤积,变成100%浓缩胆汁,就容易造成结石形成。
饮食偏荤喜甜者
这类人通常会在平时摄入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,易形成胆固醇结石。甜食过多又会促进胰岛素分泌,加速胆固醇的沉积。
女性患者
主要与雌激素有关,雌激素可以使胆囊的收缩功能下降,促进胆固醇增高,多种因素下使得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。
长期口服避孕药者
这类人患胆结石的几率比其他人高出2倍,绝经后用雌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女性,患胆结石的情况也明显增多,这可能都与性激素的作用有关。
糖尿病患者
糖尿病、糖耐量异常都可能诱发胆固醇结石,糖尿病患者合并胆结石是正常人的2~3倍。
什么样的胆结石必须切掉?
1.一旦查出结石,无论是否有症状,国内外临床指南均推荐将胆囊切除作为治愈手段。
泥沙样结石一般直径在几毫米,极易被胆囊排入胆总管,引起继发性胆管结石、胆道梗阻、胆管炎、胆源性胰腺炎,严重时可导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或急性重症胰腺炎,危及患者生命。
直径在1厘米左右的结石容易卡住胆囊的出口,由于其卡住胆囊颈管(胆囊出口),导致长期炎症粘连,结石最终会卡死出口,引起化脓性胆囊炎,甚至胆囊坏死、穿孔。
2.具有胆囊癌危险因素,如胆囊充满结石、胆囊萎缩、瓷化胆囊、胆囊壁增厚(大于或等于3mm)、胆囊肿瘤性息肉均等有一定癌变危险。
3.对于合并糖尿病、心脏病、肺气肿、肾功能不全、肝硬化等重要器官疾病的胆结石患者,必须先做相应的辅助治疗以提高手术安全。
图片
4个饮食要点防结石
作为一个消化器官,胆囊的“生老病死”与饮食习惯密不可分,因此预防胆结石要先从好好吃饭开始。
规律吃三餐
首先,每天规律地吃三餐十分有必要,特别是早餐,一定要吃。
多吃新鲜水果
多吃些新鲜水果,水果中如橙子、猕猴桃、鲜枣、草莓、枇杷、柿子等,含维生素C较高,多吃也可以起到预防胆结石的效果。
多吃纤维成分高食物
蔬菜、香菇、木耳及纤维成分含量高的粗粮,可以促进胆固醇的排泄,有效预防胆囊结石。
少油炸,多清炖
烹调食物少用油煎、油炸,尽可能采取煮、炖、清蒸的方式。至于调味料方面,一些重口味的调味品,如辣椒,尽量减少使用。
良好的饮食习惯+适当的运动=远离胆结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