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护生命从心开始~
时间:2022-02-09点击: 次
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,占死亡原因前列,因此要保护好我们的心脏,而寒冷的冬季是心肌梗死的高发季节。所谓心肌梗死是心肌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,为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,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。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、发热、白细胞计数和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;可发生心律失常、休克或心力衰竭,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。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患者,男性多于女性,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血脂异常患者,长期吸烟、肥胖等患者。最主要、最先出现的症状。多发生于清晨,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,在心前区剧烈疼痛,但程度更重,持续时间较长,可达数小时或更长,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。诱因多不明显,且常发生于安静时。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,被误认为胃穿孔、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;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颌、颈部、背部上方,被误认为骨关节痛。少数患者无疼痛,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。
除疼痛外,患者常出现烦躁不安、出汗、恐惧、胸闷或有濒死感。少部分患者在疼痛发生后24~48h出现发热、心动过速、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,体温一般≤38℃,持续约一周。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、呕吐和上腹胀痛,下壁心肌梗死时更为常见,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,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。肠胀气亦不少见,重症者可发生呃逆。疾病发生24小时内最多见,可出现乏力、头晕、晕厥等症状,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,特别是入院前的主要死因,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常见,前壁心肌梗死如果发生房室传导阻滞,表明梗死范围广泛,情况严重。疼痛发作期间血压下降常见,但未必是休克,如疼痛缓解,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,且病人表现为烦躁不安、面色苍白、皮肤湿冷、脉细而快、大汗淋漓、少尿、神志迟钝,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。一般都发生在起床后数小时至1周内,有20%的病人会出现,主要为心源性休克,为心肌广泛坏死,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。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,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,或在疼痛、休克好转阶段出现,发生率为32%~48%。出现呼吸困难、咳嗽、发绀、烦躁等症状,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。右心室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表现,有颈静脉怒张、肝大、水肿等右心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。
1、晨起6~12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,心肌收缩增强,心率加快,血压升高,容易这个时间段发生急性心肌梗死。2、饱餐后,进食大量脂肪后,血脂增高,血液黏稠度增高,血流缓慢,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症状。3、重体力劳动、情绪过分激动、血压剧烈升高或用力排便时,导致心脏的负荷增大,容易造成不稳定斑块破裂,出现急性心肌梗死。4、休克、脱水、出血、外科手术或严重的心率失常,导致心脏射血减少,供给冠脉的血供减少,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症状。
1、常规体检中发现有动脉粥样硬化,应进行进一步检查进行干预,控制疾病进展,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。2、有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应及时就医,进行疾病的干预控制,控制症状,延缓疾病进展。3、中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如出现心前区剧烈胸痛,持续时间长不能缓解,需立即就医。中老年人应高度警惕本病,每年进行健康体检,40岁以上应高度重视,因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困难,如发现血脂异常,X线、超声发现血管狭窄性或扩张性病变应及时就诊,进一步检查。如出现运动后气喘、心绞痛症状,应及时就医,进行检查和治疗,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,冠脉CT是目前无创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最准确的方法。
1、控制危险因素,包括高血压要严格控制血压,保证血压不出现大幅度波动,糖尿病要服药规律,严格控制血糖,血脂异常通过服用药物控制血脂,肥胖症应积极进行有氧运动控制体重等。2、合理膳食,控制总热量,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宜,BMI在18~24为正常,腰围女性控制在80cm以内,男性控制在85cm以内。不宜进食高胆固醇、高动物脂肪的饮食,多摄入蔬菜、水果、谷物等富含维生素、粗纤维食物。3、参加一定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,对预防肥胖、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益处,根据身体情况调整运动量,以不引起不适感为原则,运动要循序渐进,不勉强作剧烈运动。4、生活规律,保持乐观,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,注意劳逸结合,保证充分睡眠,戒烟戒酒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减少饮食能量以控制体重,减少脂肪总量及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,增加不饱和脂肪酸,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量,供给适量的矿物质及维生素,合理搭配,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。
粮食类、豆类及其制品、蔬菜、水果、酸牛奶、脱脂牛奶、鸡蛋清、鱼、去皮鸡肉、小牛肉、野禽及猪瘦肉。鲜蘑菇、香菇、大豆蛋白、豆浆、豆制品、赤豆、绿豆、豌豆、毛豆、菜豆、鲳鱼、黄花鱼、大蒜、大葱、韭菜、海带、芹菜、茄子、黑木耳、核桃仁、芝麻等均有降脂作用。
含动物脂肪高的食物,如肥猪肉、肥羊肉、肥鹅、肥鸭、剁碎的肉馅。高胆固醇食物,如猪皮、猪爪、肝、肾、肺、脑、鱼子、蟹黄、全脂奶油、腊肠。
含高能量及高碳水化合物食物,如冰淇淋、巧克力、蔗糖、油酥、甜点心、蜂蜜、各种水果糖等,均为体积小、产能高的食物。刺激性食物,如辣椒、芥末、胡椒、咖喱、酒、浓咖啡等。
互联网医院
健康太和公众号
患者满意度调查
院长信箱
手机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