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0558-96511 医院传真:0558-8668726
服务监督:0558-8610106(医患关系科) 廉洁监督:0558-8696513(监察室)

以下文章来源于太医儿科一病区 ,作者儿一科李洪丹
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:一个仅18个月的宝宝因为感冒发烧,家长直接将一粒直径约6毫米的泡腾片,喂到宝宝嘴里,导致孩子窒息,并最终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,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一天后死亡。这是一个典型的用药错误案例,并导致不可挽回的、令人扼腕叹息的结果。
药物是打败疾病的武器,如何用药才能发挥药物最大的作用呢?下面,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儿童正确的服药方法。
大多数药物是每日服3次,即每间隔6~8小时服用1次,以使血药浓度保持平稳,而非简单的随一日三餐时服用。在体内吸收快的药品,给药次数应略予增加,如某些抗生素以每日服用4次为佳,还有些长效药物或者缓释剂型每天服用一次或两次(每12小时一次)。
1.需空腹服用的药物 有些药物需要空腹服用。由于食物能降低胃排空速率,增加药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,可使溶出较快或对酸不稳定的药物分解破坏增多。食物的存在可吸附水分,增加肠道内容物的粘度,妨碍药物向胃肠道壁的扩散,使药物吸收减慢和减少。
胃粘膜保护剂和胃肠动力药、止泻药适合在饭前半小时服用,常见的如磷酸铝、思密达等,餐前吃可以充分的附着在胃肠粘膜,形成一层保护膜。
中药助消化药,宜饭前吃,这样更有助于发挥药物的助消化作用。
阿苯达唑(肠虫清)空腹服用,可以迅速进入肠道,减少人体对药的吸收,增加药物与虫体的接触,增强疗效。
2.宜饭后服用的药物 刺激性药物如阿司匹林、硫酸亚铁等宜饭后服用,以减少药物对胃肠粘膜的刺激。
3.每日一次给药的服用时间
一日一次用药的服用时间应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,选择最佳用药时间,可达最佳疗效,并可避免某些药物因持续高浓度而产生耐受性及不良反应。
药品服用时一般用温开水送服, 但有些药物不宜用热水送服,如:助消化药、维生素类。因为助消化药受热后立即凝固变性而失去作用;维生素类中的维生素C、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受热后易被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。止咳糖浆类药品禁止用水冲服,否则会稀释糖浆,不能在呼吸道形成一种保护性的“薄膜”,影响疗效。口腔喷雾剂等口腔用药,用药后至少半小时内禁止进食水,尽量增加药物在口腔存留时间,保持药效。有些药品剂型为咀嚼片,需要嚼碎后服用才能发挥作用。但肠溶片、缓释片则禁止嚼碎服用,否则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。泡腾片需要放在水里化开,不冒泡了才能喝,否则可能造成窒息。栓剂为直肠给药,不能直接口服。否则可能对胃有刺激,严重者可能引起胃粘膜损伤。
中枢性镇咳药(右美沙芬、福尔可定)不能与氨溴索联用,前者为镇咳药,后者为化痰药,联用易导致痰液堵塞呼吸道,加重病情。
抗生素与益生菌不能合用,抗生素会减弱益生菌的治疗作用。抗生素与常乐康、培菲康等合用,需要间隔2~3小时。
感冒类药物不能同时吃两种或两种以上,因为感冒类药物为复合制剂,成分大同小异,合用会有相同的成分,导致药物过量,增加用药的风险。
小儿肠胃康颗粒含盐酸小襞碱,葡萄糖-6-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禁用,可引起溶血性贫血,蚕豆病的小孩不能吃小儿肠胃康颗粒。
儿童用药安全,是一个由来已久,却长期被忽视的问题。因为用药不当,我国每年约有30000儿童,陷入无声的世界。造成肝肾功能、神经系统等损伤的难以计数。儿童用药安全,必须重视!
科室电话:0558—8631611
李钧主任:18956716299
宋俊副主任:18196685951
梁丽丽护士长 :18196685939
地 址:太和县人民医院外科楼三楼儿科一病区